本網訊通訊員劉曉妍 韓凱玲報道:近日,襄陽市委政法委組織開展新時代“楓橋式工作法”評選工作,在襄陽市范圍內評選出50個創(chuàng)新工作法先進典型進行表揚并授牌。宜城市法院雷河法庭申報的“庭審代訓”工作法成功入選。
雷河法庭以“庭審代訓”特色工作為主線,結合多種培訓指導手段,以德化人、以法增智、以干促能,提高治調干部主動解決問題的意愿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,在鄉(xiāng)村撒下一粒粒“法治種子”,為弘揚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礎和隊伍基礎。
強化黨建引領。雷河法庭以基層黨建“強基賦能”工程為指引,聯合治調干部開展“黨建調解實務研討”系列開放日活動,法官說法與調解能手說法相結合,讓身邊人講身邊事、用身邊事解身邊惑,持續(xù)釋放榜樣力量。
發(fā)揚紅色傳統(tǒng)。雷河法庭依托劉猴鎮(zhèn)陳灣村“紅軍堂子”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基地,將“堂屋議事”紅色基因與“楓橋經驗”實踐意義有機融合,引導廣大治調干部堅定理想信念、汲取精神動力,作出經得起黨和人民檢驗的實績。
強化政治意識。雷河法庭邀請治調干部聯合開展“以案為鑒”警示教育活動,對市紀委通報的“基層治理不良現象及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假作為典型問題”深入交流學習,共建扎實履職、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。
“培訓庭審”有人氣。雷河法庭創(chuàng)新開展“庭審代訓”特色工作,對轄區(qū)治調干部展開全方位、多形式、強針對的調解業(yè)務培訓。具體地說,就是用當地多發(fā)頻發(fā)的、具有“現實場景”的案件作為培訓案例,邀請案涉村居治調干部參與庭審,以“庭前普法”“庭審觀摩”“庭中評理”“庭后調解”“交流座談”五個步驟層層推進,訓練治調干部的法治思維,增強他們的調解能力!巴彺枴被顒由钍艽甯刹繗g迎,不僅“受訓主體”治調干部踴躍參加,村支書、婦聯主任甚至鎮(zhèn)干部也積極報名。法庭在劉猴鎮(zhèn)楊李村村委會就一起未成年人侵權糾紛案件開展“巡回審判庭審代訓”時,村兩委班子人員積極參與“庭中評理”和“庭后調解”,干部們通過擺事實、講道理對雙方進行勸導,在主審法官“旁觀”的情況下,即促成雙方達成和解并現場給付。今年來,有11個村共46名村干部參加了“庭審代訓”培訓,“庭審代訓”已成為雷河法庭在鄉(xiāng)村一線最具“人氣”的一塊“金字招牌”。
“培訓文藝”接地氣。創(chuàng)新開啟“法治小品法治夜校”培訓模式,將發(fā)生在身邊的鮮活故事創(chuàng)編成風趣幽默的法治小品,在小品的“模擬庭審”中加入別樣培訓元素,得到村干部的一致好評。在劉猴鎮(zhèn)洪崗村朝門書院開展培訓時,雷河法庭上演小品《贍養(yǎng)》,庭長親自上陣出演“庭長”,通過“模擬調解”講法、說理、用情,成功化解母子的贍養(yǎng)糾紛。生動的演出讓干部們在歡笑與淚水中學會贍養(yǎng)糾紛的調解方法和技巧,在答疑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干部們爭先恐后參與,現場氣氛熱烈。當地干部把有著相似問題的村民家庭請到現場觀看,當場便化解了一起可能形成訴訟的贍養(yǎng)矛盾。
“培訓考核”有底氣。培訓初期,雷河法庭便以“配合‘庭審代訓’工作開展,提高治調主任依法治村能力”為內容向地方政府發(fā)出司法建議,以督促廣大治調干部積極參訓。地方政府迅速回應,組織綜治辦、司法所等人員組成工作專班,定期到村、社區(qū)開展法治工作督查,倒逼村兩委班子重視法治建設,提高兩委干部學法、用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使“庭審代訓”工作看得見效果、摸得著成果。
為鞏固“庭審代訓”工作成果,雷河法庭建立起“雙向發(fā)單”工作機制。從治調干部”發(fā)單“--法庭“接單”到法庭”發(fā)單“--治調干部“接單”,轄區(qū)治調干部在實戰(zhàn)中積累經驗、增長才干、建立信心,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解紛“排頭兵”。劉猴鎮(zhèn)三里村一名老人因土地問題上訪,治調干部感到獨立處理困難,向法庭發(fā)出“訂單”尋求幫助,法庭“接單”后認真研判,把法律適用和化解思路掰開揉碎向治調干部講解,治調干部心中有數、手上有招、腳下便有力,在兩次約談老人后成功化解了此次信訪矛盾。無獨有偶,雷河鎮(zhèn)新集村牛撈水庫的兩屆承包人因轉包問題發(fā)生糾紛,因春灌時農田用水緊急,法庭第一時間將該解紛“訂單”發(fā)往村治調干部處,治調干部欣然“接單”。當法庭人員驅車抵達現場時,兩屆承包人已在治調干部的見證下簽訂了新的承包合同,農田恢復了正常用水秩序。
2023年,雷河法庭治調干部協助法庭開展訴中調解78次,調解成功58件,法庭發(fā)放訴前解紛“訂單”103余件,解紛成功率達60%,逐步實現“法庭放手、百姓放心”的良好局面。
(編輯:陳澄 編審:艾淑莉)